
2025年9月17日至22日,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海域连续试射了4枚“三叉戟Ⅱ 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此时距离中国九三阅兵仅过去两周时间,阅兵中首次亮相的东风-5C洲际导弹“覆盖全球”的解说词似乎仍在国际军事界回荡。
五角大楼声称这次试射是“早已计划好的常规测试”,但时机选择耐人寻味。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海军“瞭望一号”航天测量船此时正出现在导弹试射靶场附近。
回应九三,美国试射三叉戟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作为压轴装备首次公开亮相。
展开剩余86%这款导弹采用三台特种装备车分段搭载,弹头部分独立展示,采用圆锥形设计。解说员明确表示,该导弹“打击范围覆盖全球”,并处于“全时戒备、有效威慑”状态。
军事专家杨承军教授分析,东风-5C具有五个鲜明特点:结构更新、射程更远、飞行速度快、可携带多个分导式弹头、制导精准。这款导弹飞行速度可达几十马赫,能大幅压缩现有弹道导弹拦截系统的准备时间。
东风-5C使用的先进液体燃料发动机具有推力和比冲力更大的优势,可以获得更好的加速性。其在战斗部采用全新设计的分导式多弹头,携带的分弹头数量和性能都比上一型东风-5B有大幅度提高。
在美国海军发布航行警告后,9月17日至22日,四枚三叉戟Ⅱ D5导弹从美军战略核潜艇上接连升空。
三叉戟Ⅱ D5潜射弹道导弹是美国海基核力量的支柱,被誉为“潜射弹道导弹发展历史上最成功的型号”。这款导弹射程可达12000公里,有效载荷2.7吨,可携带8个47.5万吨当量的W88弹头或14个10万吨当量的W76弹头。
三叉戟Ⅱ D5的命中精度提高到200米以内,通常可达120米,不仅创造了潜射导弹命中精度的世界纪录,还具备了打击硬目标的能力。美军目前拥有14艘“俄亥俄”级核潜艇,每艘配备24枚“三叉戟Ⅱ”导弹,总数达到336枚。
自1989年服役以来,三叉戟Ⅱ导弹已连续发射170次,全部成功,可靠性令人瞩目。美军正对其进行新一轮延寿升级,命名为“三叉戟Ⅱ D5LE”,预计服役至2040年。
在美军试射三叉戟导弹的关键时刻汇配资,中国“瞭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出现在委内瑞拉港口,位置正好在导弹飞行中段的关键监测点上。
这艘3万多吨的巨舰是中国新一代航天测量船,装备有两座“背靠背”的巨型雷达塔,采用“机械转着找+电子扫描盯”的组合模式。其雷达系统可实现360度无死角覆盖,垂直方向在正负75度之间调整。
“瞭望一号”的S波段雷达负责远距离搜索,能发现6000公里内的战略目标;X波段雷达则负责精细跟踪,连小细节都能看清。这使其能够捕捉导弹弹头分离的过程和突防装置的细节。
相较于美国同类9000吨的“霍华德·洛伦岑”号测量船,“瞭望一号”在持续监测能力和多目标处理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此次部署,让中国首次能够实时观测全球任何海域的导弹试验。
三位一体,核力量对比悄然变化
九三阅兵中,中国首次集中展示了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核导弹第一方队由多个军种混编组成,展示了包括新型洲际导弹、潜射导弹和空射核武器在内的完整核威慑体系。
其中,“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的亮相尤为引人注目。与2019年阅兵中的“巨浪-2”被称为“潜射远程弹道导弹”不同,“巨浪-3”被称为“潜射洲际导弹”,意味着其射程显著增加。
空基方面,“惊雷-1”空射核导弹首次公开,搭载它的轰-6N战略轰炸机已在2019年阅兵式上亮相。这意味着中国可以通过轰炸机对印太地区的战略目标发动精确核打击。
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进攻核弹头潜基部署率已达到60%以上,英国和法国已将其战略核力量全部部署在核潜艇上。潜射弹道导弹作为二次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正成为各核大国的优先发展方向。
潜射弹道导弹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美国海军于1955年率先展开研发,20世纪60年代,“北极星A1”成功试射,潜射弹道导弹从此登上世界军事舞台。
目前全球掌握潜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仅有8个:美、俄、英、法、中、印、朝、韩。技术门槛之高可见一斑。
潜射导弹研发面临多重挑战:导弹要小型化以适应潜艇有限空间;水下发射要处理水与空气两种介质带来的复杂问题;导弹弹体需强化加固以承受出水时的巨大冲击力;制导系统要求极高。
美国在研制“北极星A1”时,进行了大量试验才解决“导弹与潜艇相匹配”问题。俄罗斯的“布拉瓦”潜射弹道导弹由陆基“白杨”M导弹发展而来,为适应潜艇平台,弹长比“白杨”M缩短了9.5米。
未来趋势,潜射导弹发展方向明晰
潜射弹道导弹正朝着更大射程、更短助推段时间、更高攻击效能的方向发展。
随着传感器技术进步,潜艇被探测到的可能性增加。为让潜艇在对手打击范围外活动,必须增大潜射导弹射程。同时,为应对助推段拦截技术,导弹需要用最短时间完成助推段飞行。
多弹头分导技术成为提升突防能力的关键。一枚导弹可释放多个甚至数十个弹头,分别攻击不同目标,使现有防御系统难以拦截。美国正在为“三叉戟Ⅱ”研制和加装低当量W76核弹头,英国也已部署低当量潜射弹道导弹弹头。
未来潜射导弹将更加强调体系作战能力。航母编队需要歼击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机等多型战机协同作战。潜射导弹作为水下核力量的中坚,其威慑效果取决于整个武器体系的配合。
导弹试射结束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再次表态“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发生冲突”,但同时也强调美国需要维持强大,需要更多的国防开支和先进武器。
全球军事观察家们注意到,中国“瞭望一号”测量船已完成任务离开相关海域。测量船收集的数据将为中国潜射导弹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某种程度上,这次“近距离观察”也展示了一种技术自信和战略透明度。
大国博弈的棋盘上,每一次导弹试射既是技术的展示,也是战略的传达。
信息来源:
外媒:网络视频显示疑似美国或英国潜艇在加勒比海试射潜射弹道导弹
2025-09-23 15:09·环球时报汇配资
信息来源:
外媒:网络视频显示疑似美国或英国潜艇在加勒比海试射潜射弹道导弹
2025-09-23 15:09·环球时报
发布于:江苏省永信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