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媒体又玩起了精神胜利法,这次把目标对准了中国最新研制的歼-35A隐身战斗机。印度知名媒体WION在近期的一档军事节目中言之凿凿地表示:印度装备的阵风F4战机全面超越中国歼-35A,因为阵风拥有实战经验,而歼-35A尚未经过实战检验。这番言论不仅令人啼笑皆非本信选配,更暴露出印度媒体惯用的自我安慰式报道风格。
作为中国继歼-20之后的第二款第五代隐身战机,歼-35A采用了双发设计,整体外形与美国F-35有几分相似。这款战机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出色的隐身性能和先敌发现能力,配备了最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光电探测系统以及智能化航电设备。虽然目前仍处于小规模列装阶段,但已被确定为中国空军和海军未来的主力机型。据悉,其作战半径已突破1100公里,待换装国产涡扇-19发动机后,性能还将有显著提升。
反观印度引以为傲的阵风F4,虽然是一款性能优异的四代半战机,但终究与五代机存在代差。阵风确实具备技术成熟、多用途作战能力强等优势,能够执行制空、对地、对海等多种任务,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作战半径约1850公里。然而其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隐身能力,这在现代空战中可谓致命伤。从技术层面来看,歼-35A在隐身性能、航电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实现的无人机协同作战等方面,都远非阵风可比。印度媒体反复强调的实战经验,恰恰暴露了其在技术上的不足。
展开剩余76%印度媒体最引以为豪的论据,就是阵风拥有实战经验。但细究这个所谓的实战——指的是2025年印巴空战。根据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详细战报,在这场冲突中,印度阵风战机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战果,反而损失惨重:至少4架被中国制造的歼-10CE击落,另有4架遭受重创。要知道,歼-10C在中国空军中仅属于中端机型,连这样的对手都难以应对,更不用说对抗更先进的歼-35A了。这样的实战经验,恐怕只会让印度空军更加难堪。
如果按照印度媒体的逻辑,只要上过战场的武器就一定更强,那么也门胡塞武装的简陋快艇岂不是比美国最先进的福特级航母还要厉害?这种荒谬的推论显然站不住脚。那么,印度媒体为何还要如此卖力地吹捧阵风战机呢?背后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这与印度正在推进的军购计划密切相关。印度国防部正准备采购114架阵风战机,这笔价值超过两万亿卢比的天价订单,堪称印度史上最大军购项目。媒体的大肆宣传,无非是为这笔巨额开支寻找合理借口,背后还牵扯到莫迪政府与军工集团的复杂利益关系。
其次,这反映了印度在航空工业发展上的焦虑。印度的国产五代机项目进展缓慢,从俄罗斯引进苏-57或美国F-35又面临各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法国愿意提供的阵风战机就成了唯一选择。为了掩饰本国航空工业的落后,印度媒体只能拿实战经验这种虚无缥缈的说法来安抚民众。
最后,这与巴基斯坦的军力提升直接相关。巴方已经确认将采购中国的歼-35战机,并获得了沙特阿拉伯的资金支持。一旦巴基斯坦空军形成歼-35、空警-500预警机和配套导弹的完整作战体系,印度现有的空中优势将不复存在。印度媒体的过度反应,恰恰暴露了这种深深的忧虑。
如果真要在实战中一较高下,阵风对战歼-35的胜算有多大?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是隐身性能的差距。现代空战讲究先发现、先开火,歼-35的隐身设计能让阵风的雷达探测距离大幅缩短,很可能在发现目标前就被锁定。其次是武器系统的对比。歼-35配备的PL-15E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而阵风的主要武器流星导弹虽然标称射程150公里,但在面对隐身目标时实际效能会大打折扣。最后是体系作战能力。歼-35未来可与预警机、无人机形成协同作战网络,而印度空军仍停留在单机作战模式。由此可见,这两种战机根本不在同一技术水平线上,差距甚至比歼-10C对阵风还要明显。印度媒体越是夸大阵风的优势,反而越显示出其底气不足。
印度媒体的这种报道套路,堪称精神胜利法的典型范例:打不过就说我们经验丰富;吃了败仗就美其名曰战略性撤退;花天价买装备就吹嘘吊打更先进机型;被击落了就矢口否认。但现实往往很残酷:阵风连中国的四代半战机歼-10C都难以招架,更不用说对抗更先进的歼-35了。如果巴基斯坦未来大规模列装歼-35,印度花费巨资采购的176架阵风战机,恐怕真的只能沦为昂贵的空中标靶。
说到底,这场舆论造势并非为了展示军事实力,而是为了掩盖印度空军的技术短板和政府的政治算计。对中国而言本信选配,最好的回应就是继续稳步推进五代机的研发、量产和体系化建设。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媒体的这种精神胜利法,终将成为国际军事观察家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发布于:天津市永信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