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花顺e配
金秋已至,暑气渐消,肇庆市高要区的罗氏沼虾迎来了最肥美的时候,只只壳薄肉嫩、膏肥黄满。为了这口“顶流”的鲜美滋味,每天前来的采购商络绎不绝,将一批批鲜虾运往珠三角市场。从捕捞装车到送达广州、佛山等地,最快只需30分钟。
近年来,高要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罗氏沼虾产业,打造涵盖育种、养殖到饲料、物流、加工和文旅等方面的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百亿元。借助肉桂作为纯天然的抗生素和防腐剂优势,高要还创新将肉桂加入罗氏沼虾生态养殖环节,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打响“高桂虾”区域公用品牌。

肇庆高要迎来罗氏沼虾“黄金上市季”。

提升养殖品质
亩产量翻一番
高要位于西江中下游,拥有丰富的淡水养殖资源,2024年全区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超13万亩,每年为市场供应5.2万吨高品质罗氏沼虾,产量产值均占全国30%以上、全省70%以上。高要的罗氏沼虾能够实现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离不开当地创新探索的生态养殖模式。

高要罗氏沼虾以膏多肉香、鲜美肥硕著称。
“养虾先养水,养水先养茜”,这是当地养殖行业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也是当地全面推广“茜草+冬棚”养殖模式的真实写照。茜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为罗氏沼虾提供生存的空间和养料,可以显著提升亩产。资料显示,过去没有茜草的养殖塘,每亩产量仅100公斤,如今种上茜草,亩产普遍在200公斤以上。产量高、品质好,高要罗氏沼虾的售价也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高要同时拥有“中国罗氏沼虾之乡”和“中国肉桂之乡”的美名,承包了全国罗氏沼虾产量和肉桂产品出口量的半壁江山。如今,高要还开发出了与肉桂联名的“高桂虾”——利用肉桂是纯天然的抗生素和防腐剂的功效,在养殖饲料中添加肉桂醛,进一步提高罗氏沼虾的存活率,缩短养殖周期,提升养殖品质。
此外,在莲塘镇,高要与电信等部门合作搭建起全产业链数智化平台,通过智能监控、水质监测、智能增氧、水下视频、尾水处理、水产品溯源、数字虾场智慧养殖、虾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实现低损耗、低风险的智能化养殖。在科技的支撑下,高要区罗氏沼虾产值连年增长。
打造罗氏沼虾IP
户均增收超20万元
养殖端实现高质高产,高要罗氏沼虾加工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为开拓加工产业链条,高要区积极引导恒兴水产、振业水产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罗氏沼虾精深加工产品和“高桂虾”系列美食菜谱开发。其中,恒兴水产二期加工中心项目已正式投产,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高要不断加大对“高桂虾”系列美食菜谱的开发同花顺e配。
同时,高要还与西江实验室合作建设鱼虾病害监测站,对种苗筛选、病害防治等开展指导,延伸养殖服务行业,帮助鱼虾产品病害检测时间缩短2/3。
如今,围绕“一园一心三基地”产业发展布局,高要区不断补强集种苗研发、饲料供应、标准养殖、流通销售、成虾加工、农旅发展、病害检测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培育出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和1家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带动全区罗氏沼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带动养殖户年均收入超20万元,虾塘租金从1500元增加至4500元,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
高要区罗氏沼虾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8万多人。
三产方面,借助高要罗氏沼虾IP,高要还规划建设了养虾、钓虾、抓虾等“虾”主题沉浸式体验文旅项目,打造集农文旅于一体的哈哈乐农耕文化园,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和食客前来体验和消费,以“三产”融合带旺乡村新业态。
线上线下拓渠道
30分钟直达湾区
每天凌晨2点,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水产综合交易中心车水马龙,一批批罗氏沼虾在这里完成交易,运向大湾区各地商超。据了解,该中心日均进场交易车辆超150辆,日均交易量超10万斤,全年交易额超10亿元。
为拓宽交易渠道,高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线下打造大湾区首个罗氏沼虾价格指数和线上交易平台,流通辐射整个大湾区。在线上,高要与美团买菜、盒马鲜生等平台开展合作,建立起罗氏沼虾“本地尖货直采”基地,让从池塘和田里捕捞的鲜虾搭上专车,最快30分钟便能登陆广州、佛山、东莞等地商超平台。
高要与美团买菜、盒马鲜生等平台开展合作,建立起罗氏沼虾“本地尖货直采”基地。
据了解,未来,高要还将继续扩大罗氏沼虾养殖规模,通过产业链党委、产业协会带领增养,推动未来三年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并建立起一批高标准的示范基地。
撰文:李国华
来源:南方农村报
永信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